离线萤火
|
经石峪 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有岔路盘道相通,过漱玉桥、高山流水亭、神聆桥即至。峪中有缓坡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俗称晒经石,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 简介
金刚经石刻
历史 自泰山斗姆宫向东北方向拾级而上约500米,有一片斜坡石坪,石坪上刻有佛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据明朝张岱<岱志>说,相传唐僧曾经在此晒经,故称曝经石。宋代称石经谷,明朝称晒经石、曝(暴)经峪(谷)、经石峪等,明朝以后通称为经石峪。经石峪金刚经石刻与秦泰山石刻、唐玄宗纪泰山铭摩崖一道堪称我国石刻之瑰宝。然而,后两者尽人皆知,经石峪却因为所处的环境和位置的关系,对它的宗教和文化价值真正了解的人不算太多。经石峪自然环境优美寂静,地势舒展平坦。泉水从石上缓缓流过,愈显禅意浓浓。明王在晋《东游登泰山记》中认为,石上《金刚经》文疑是王右军(羲之)所书:“楷书有近八分者,径尺许”。篆隶兼备,气体雄健遒劲,向为书界文人所称道。1961年5月,郭沫若曾亲自到经石峪考察,颇有感慨地写下了这样的诗篇:“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千年风韵在,一亩石坪铺。阅历久愈久,摧残无代无。祗今逢解放,庶不再模糊。” 佛教文化宏篇巨制
精湛的书法艺术
悬存千年的疑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