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同城空降服务平台官网_全国空降快餐联系方式_大学生空降平台

 泰师附校 > 泰山风景

日观峰

萤火 2016-03-30 08:08:00
41210 电脑页面

日观峰

日观峰,山东游览名胜。位于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观日出而闻名。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拱北石又名观海石。石长6.5米,北西8度,与地面夹角30度。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场面。

简介

日观峰风光1日观峰位于泰山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可观日出而名。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称秦观峰、越观峰。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拱北石又名观海石。石长6.5米,北西8度,与地面夹角30度。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升场面。李兴祖诗: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以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

景区介绍

峰西

峰西侧为唐宋封禅故址。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曾在

日观峰风光2此设坛祭天。《岱史》载,明洪武初,居民于山中得玉匣,内有玉简16片,刻宋真宗祀泰山后土之文。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峰侧被雨水冲出玉简。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
泰山日观峰
二月有人于峰侧凿石,得玉匣2个,闭封玉检金绳,有宋真宗登封玉册,共17简,尺寸与《封禅仪》所载相同,巡抚阿里衮将其献于朝廷。在古代,也有许多诗人描写过日观峰。例如唐朝诗人韩偓的《晓日》中写道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这些古代诗句都描绘了泰山的美好景象。

峰顶

峰顶旧有迎旭亭,民国年间建泰山气象站。1984年在东侧依崖而筑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

日观峰景区图

峰北

峰北有巨石横出,名拱北石,又名探海石。石长6.5米,北西8度,与地面夹角为30度。上有"绝妙"、"船石岩"、"醉石"及明人题名等刻。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的壮丽场面,亦可晴览山色、阴观云海。李兴祖诗:"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已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峰周围有臧克家"与天地永大"、方毅"雄峙东海"、刘海粟"云海"、陈毅"泰岳高耸万山丛"等新刻。

峰东

峰东为东天门,双石如门。又东为伏虎门,峡口陡险。下为鹰愁涧,水东北流,入洗鹤湾。涧东岸北崖古洞深敞,名清静石屋,元初女道冠孙清静曾在此修真。此处川林僻旷,尘迹罕至,俗呼仙人场。其北为空明山,中穴通明,午时日光穿照。明代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日观峰下曾因大雨而冲出玉简;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石匠在日观峰侧凿石时,得到两个玉匣,各缄以检金绳,其一是宋真宗登封玉册。日观峰东北面有条似圆又扁的巨石长长地横出,斜刺青天,显示了巍巍泰山的坚强力度与阳刚之气。观峰石刻遍布,如"俯察万类"、"目尽长空"等。峰北有巨石长长横出,斜刺青天,俗称探海石。登石可朝观日出,暮赏彩云。此石今已成为泰山的重要标志。

名字由来

日观峰位于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可观日出而名。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

日观峰又称秦观峰、越观峰。峰西侧为唐宋封禅故址。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曾在此设坛祭天。《岱史》载,明洪武初,居民于山中得玉匣,内有玉简16片,刻宋真宗祀泰山后土之文。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峰侧被雨水冲出玉简。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有人于峰侧凿石,得玉匣2个,闭封玉检金绳,有宋真宗登封玉册,共17简,尺寸与《封禅仪》所载相同,巡抚阿里衮将其献于朝廷。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拱北石又名观海石。石长6.5米,北西8度,与地面夹角30度。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场面。李兴祖诗: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以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

历史记载

明代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日观峰下曾因大雨而冲出玉简;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石匠在日观峰侧凿石时,得到两个玉匣,各缄以检金绳,其一是宋真宗登封玉册。日观峰东北面

日观峰有条似圆又扁的巨石长长地横出,斜刺青天,显示了巍巍泰山的坚强力度与阳刚之气。观峰石刻遍布,如"俯察万类"、"目尽长空"等。峰东侧有观日长廊,全长30余米。亭廊相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峰北有巨石长长横出,斜刺青天,俗称探海石。登石可朝观日出,暮赏彩云。此石今已成为泰山的重要标志。

名人题字

东岳泰山,历来是文人墨客游览题咏之处,文史资源积淀深厚。日观峰位于泰山顶峰之东,为观日出最佳处,故有此誉。清代顾嗣立《日观峰》中曰:"群山向背东南缺,一声鸡鸣海波裂。黄云下坠黑云浮,金轮三丈鲜如血……"唐诗人杜甫《望岳》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讴颂了泰岳的气势,并借此抒发豪情壮志。泰山摩崖石刻中历代名人的手书遗迹甚多,温州先贤孙衣言也曾于此题字,铭文如下:"同治癸酉春,由金陵入觐,二月六日至泰安,遂登泰山。是夕,宿岱顶。明日登日观观日出。同游者:黄岩李孝廉绍衣谷士、时己亥同年苏进士名显炳。臣作邑于此,实为主人。瑞安孙衣言勤西书。"

日观峰孙衣言(1814-1894)字邵闻,号琴西,又勤西,晚号遁坡,斋名逊学,瑞安潘岱砚下村人,道光十七年拔贡,二十四年举乡试,三十年(1850)中进士,入翰林,进编修升侍讲。咸丰八年英法联军犯津,上书请早定战而犯忌,被调安庆知府,次年辞职回乡。同治元年(1862)曾国藩任两江总督,召他赴沪任庐凤颖道。三年因母丁忧回乡,七年署理江宁布政使。十一年擢安徽按察使。光绪元年(1875)升湖北布政使,三年调江宁布政使。五年内召为太仆寺卿,称病未赴任。次年回乡创诒善祠塾,培养人才颇众。归里后矢志搜集乡帮轶事,编《瓯海轶闻》56卷,集乡贤诗文成《永嘉内外集》74卷,刊印《永嘉丛书》13种,著有《逊学斋诗钞》15卷,《文钞》17卷。光绪十四年,与次子孙诒让建玉海藏书楼。按摩崖文解读:孙衣言58岁时,在任安徽按察使,于1873年农历二月初六登泰山,夜宿岱顶玉皇观,应隐居在此的黄岩人,孝廉出身的李绍衣之请求,而书此铭文,刻于泰山。次日同登日观峰观日出的还有:己亥年(1839),同中副贡生,后亦中进士的苏显炳。落款"勤西"亦是其号。

相关诗词

日观峰①赵国华日观峰高就上苍②,凌寒策杖立茫茫③。

日观峰悬知齐鲁犹中夜,已觉晨星让太阳④。天影尽时盘大漠⑤,海门红处想扶桑⑥。人间晓烛还何限,曙色俄开万里长⑦。作者:赵国华,清丰润人,字菁衫,同治进士,官山东候补道。有《青堂草集》。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载《岱粹抄存》。诗题为日观峰,对日出光景未作重点描绘,主要从时间上托出太阳的升起过程,大地由黑暗转向光明。先是"已觉晨星让太阳",再则"海门红处想扶桑",最后"曙色俄开万里长",有在黑暗中盼求光明的意愿。作者生在清末,此诗或所寓意,颇见"诗言志"的意趣。注释:①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东南,过去为观日出的地方。②就上苍:就,近;上苍,指天。言日观峰甚高,接近上天。③凌寒,冒寒。策杖,犹扶杖。曹子建诗:"策杖从我游"。茫茫,不明。陆机《叹逝赋》:"何视天之茫茫"。言我冒着寒冷,持着手杖,站在茫茫的日观峰上。④悬知两句:悬知,遥知。中夜,半夜。言遥知山下的齐鲁之地,还在半夜时节,可是在日观峰上已感
日观峰
觉到阳光上升,星斗的光逐渐微暗不见了。⑤天影尽时,是视线的极限。盘,盘旋。大漠,本为沙漠,这里形容云团。言东方视线所及处,看到云团盘旋。⑥海门,原为海边的县镇,这里指海边日出处。扶桑,指日本。⑦人间两句:曙,天明。俄,须臾,一霎工夫。言人间何必再限制点燃灯烛呢,曙色马上就照明万里了。

回复
评分
回复
  • 头像李敬翾 2016-05-13 16:02:26 2#
    长知识了!!!
      
    评分
    回复
  • 头像刘玉腾飞 2016-05-28 09:02:08 3#
    知道了
    评分
    回复
  • 头像刘玉腾飞 2016-05-28 09:12:25 4#
    很好
    评分
    回复
  • 头像公主艾米 2016-06-05 18:06:23 5#
    我最喜欢的地方
    评分
    回复
  • 头像米璨璘 2017-02-08 10:18:03 6#
    看日出的地方,
    评分
    回复
  • 头像李淑一 2017-03-20 21:22:23 7#
    好想去
    评分
    回复
  • 头像李佳奕 2017-06-28 22:40:02 8#
    评分
    回复
  • 头像丁垠之(还有二个我) 2020-02-15 15:54:35 9#
    太美了!!( ^_^ )
    评分
    回复
    点我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