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同城空降服务平台官网_全国空降快餐联系方式_大学生空降平台

落实“五项管理”,崇信在行动

录入:崇信李若凡 2021-09-15 16:56 阅读:342 手机页面
泰安市崇信学校学生作业统筹公示制度

为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敦促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校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各学科的知识要求,特制定此制度。
一、控制作业总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初中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二、提高作业质量
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各教研组要经常组织开展作业设计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班级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
三、认真批改反馈作业
教师要对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四、纳入教师绩效考评
教务处认真落实每月的教学常规检查,重点加强对作业内容及完成方式、作业量合理性的督查评估,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定期总结经验,提炼亮点。
五、实行每日作业公示制度
每天放学前由科任教师在班级作业公示栏里发布当天作业内容和作业时长,作业布置的语句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学校派专人监督管理。每天由班主任调控各科作业总量。
                                    

泰安市崇信学校学生睡眠管理制度

为保障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睡眠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制度。
一、领导小组
组长:党照虎
副组长:周新伟、曹靓媛
成员:课程研发中心、师生成长中心
二、具体措施
(一)认真执行学校作息时间表(见附件)。为了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上课时间作适当调整。
(二)开展午餐午休课程,保证学生在校午餐午休质量。制定并落实《午休管理制度》,教师明确分工,高年级学生代表参与午休管理,大大提高了学生下午学习效率。
(三)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班会、公众号、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科学睡眠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做好学生睡眠计划,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充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家校合力,严格控制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倡导家长科学监督学生睡眠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睡眠动态。
(四)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
(五)学校实行全员导师制,进行网格化管理,加强学生薄弱学科的学习指导,对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引导帮扶,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六)学校设立监督举报电话:0538-5399599,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学生良好睡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泰安市崇信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制度

一、提前申请
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电话手表)带入校园。如果确实有需要将手机(电话手表)带入校园的,须经家长同意、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后方可带进校园。
二、统一管理
学生进校后,将手机(电话手表)统一交由各班主任管理,放在学生手机管理处,禁止带入课堂及其他场合;未经允许,不可私自取回。若无如实上报者,一经发现,无论是否使用,学校立即给予收缴代管。各班班主任为手机保管责任人。
三、及时联系
确保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方式畅通,便于家长联系学校;家长如遇到紧急情况,请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联系,班主任要及时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保证家校应急联络;学生需要联系家长,可借教师电话或保安室固定电话进行联系。
四、作业管理
学校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通过课堂板书方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五、教育引导
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红领巾广播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家校沟通
    家长以身作则,在正确使用手机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起了解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泰安市崇信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制度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校园,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21]02号)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制度。
本制度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我校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一、课外读物推荐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  
3.适宜性。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二、进校园课外读物基本标准
1.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重点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  
2.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3.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  
4.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三、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我校中小学生课外读物:  
(一)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  
(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四)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五)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 
(六)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七)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八)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九)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十)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十一)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十二)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四、具体报备流程  
1、学校成立“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学年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负责审核把关,经过严格程序筛选,确定各学段学生课外读物目录。
2、“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备案成功后,由学校安排相关教师(班主任等)在班级内给各位家长推荐各学段“学生课外读物目录”,供家长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时参照。学校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遵循自愿原则,不强制购买。
4、如确需将课外阅读书目带至学校内,家长首先需向所在班级班主任教师提出书面申请,班主任教师确定该书目确在国家批准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后,再向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
5、由“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此类书籍必须在学校备案成功的目录内)后,以书面形式汇报给学校校长,校长签字同意后,学生可将课外阅读书目带至学校。

泰安市崇信学校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阳光大课间、班队会、致家长一封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家长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课程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外堂(操场)体育锻炼,每周3节;内堂(教室)健康教育,每周1节。确保任何教师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每天进行共1小时(上午30分钟,下午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小学为课间操活动,初中进行跑操锻炼;“阳光大课间”活动,小学由教师组织学生课间走出教室,开展趣味游戏;每天2次眼保健操,学生每学期进行两次视力筛查,做好统计,严控近视率。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开设足球、羽毛球等社团活动;组织开展跳绳比赛、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体制健康。体育教研组每周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体育教师每年认真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建好体质健康档案。
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每周开设1节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并由专业心理老师值班、记录。密切关注学困生等特殊群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最新评论